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研究

徐鑫 李晓 李鹏飞 刘笑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 110004)(收录期刊:2016城市规划增刊1)


Research on Industrial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henyang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Zone

XU Xin, LI Xiao, LI PengFei,LIU Xiao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空港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依托空港的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新的功能区与经济增长点。空港经济区产业构成、产业布局也因此成为了规划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桃仙机场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围绕桃仙机场发展空港经济已经成为了沈阳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空港经济区与沈阳城市发展相结合,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角度分析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并通过应用空间分析工具探索充分利用空港周边城市用地和实现产业合理布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空港经济区,桃仙机场,产业选择,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irports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zone has become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of the city. Thus the industrial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has been the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s. Shenyang is the central city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aoxian Airport is one of the aviation hubs in Northeast Asia.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a path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for Shenyang.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zone and the city, and makes the industrial sele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the City of Shenyang. The author applies spatial analysis tools to find the way of using the land close to the Taoxian Airport most efficiently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Key Words: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Zone; Taoxian Airport; Industrial Selection;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1.引言


空港经济区是指由于大型枢纽机场的吸引力,在机场周边集聚资本与人才,汇聚航空运输相关产业,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作为新时期全球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功能区,空港经济区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学术界的研究新热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以及重要的对外窗口。机场现有3座航站楼和1条跑道,第二条跑道正在建设中。2015年,客运量达到1268万人次,全国排名24。本研究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指导下,结合空港用地特点与优势,确定适宜沈阳发展的临空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并借助空间分析工具,整合多种数据资源,完成城市建设用地的产业适宜性评价,为临空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2.沈阳空港经济区空间界定


空港经济区是依托于大中型机场、受机场辐射带动影响而形成的空间范畴。机场的辐射作用随着距离的递增而递减,并在空间上形成特点不同的圈层。李晓江(2009)介绍空港经济区分区包括空港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地区以及都会区,并通过研究发现围绕空港的商业活动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5-20km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min车程内。有研究将以机场为核心的半径3km、5km定义为空港区与紧邻空港区的空间范围。但在现实中,空港周边地区不是一个均质的区域,在差别化的交通网络、地形地貌与经济行为等要素的影响下,无法形成这种理论上的几何图形。此外,虽然空港经济区是一个具有临空指向性的经济要素集聚的空间概念,但空港经济区具有政策特殊性,与行政区划结合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行政管理的实施。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对于沈阳空港经济区的空间界定采用了以下步骤:①机场区域内确定为空港区,是民用航空服务的核心区。②应用ArcGIS的网络分析工具,根据机场的出入口与高速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速度差异)形成的区域主要交通网络进行模拟,在10min车程范围内的空间定义为紧邻空港区,是与机场有直接关系活动的集中区;在10至20min车程范围内的空间定义为空港相邻区,是与机场有关联活动的集中区。③考虑产业发展状况,将现有的空港相关产业或功能区划入。④根据街道、行政区等行政界线进行调整。⑤根据规划道路网络,河流等自然地物进行调整。最后确定空港经济区的空间界限,本次研究将紧邻空港区作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空港经济的主要范围,并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见图1)。


图1 沈阳空港经济区范围示意图

Fig.1 The extent of Shenyang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Zone

3.沈阳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

3.1产业选择思路


空港经济区将是沈阳未来城市的新经济增长点,是培育城市核心职能的重要凭借。因此,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必须基于城市的职能定位,成为城市产业网络的组成部分。基于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从培育和完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链条的角度,通过对沈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职能分解和空港产业的职能构建需求两个方面的梳理,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空港产业体系(见图2)。


图2 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选择思路分析示意图

Fig.2 The industry selection analysis steps for Shenyang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Zone


3.2产业选择

沈阳城市核心职能体系包括国家门户枢纽、东北经济中心、国家制造与科技创新中心、东北亚文化交流中心、生态宜居之都五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分别对沈阳的五个核心职能进行解构,并根据沈阳发展需求与沈阳桃仙国际空港的优势条件确定产业支撑体系(见图3)。最终,确定沈阳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服务、临空物流、临空商贸会展、高端制造与研发、高端居住与生活五大产业,重点培育航空服务中心、临空物流中心、临空商贸会展中心、高端制造与研发、高端居住与生活五大核心职能(见表2)。


图3 产业选择分析框架

Fig.3 The industry selection analysis work


表1.沈阳空港经济区核心产业一览表

Tab.1 Profile of key industries of Shenyang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Zone



4.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空港经济区内产业类型多样,不同产业类型对用地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都遵循其自身产业的发展规律。因此,科学规划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是实现土地有效利用和临空经济区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中的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依托地理信息技术,依靠ArcGIS软件与城市数据库,将产业布局相关影响因子定量化,并最终确定用地适合发展产业类型的分析方法。


4.1模型构建


本次研究将借助“潜力——阻力”模型构建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它是以环境经济学中的损益分析法为基础,将影响产业用地适宜性的因子分为潜力因子和阻力因子两类。潜力因子是指对用地开发产生有益影响的因子,阻力因子则是指对用地开发起阻碍作用的因子。采用“潜力——阻力”评价法,可将适宜性看作是潜力和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模型如下:

其中,S是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综合得分,Xip为潜力变量值,Wip为潜力权重值;Xic为阻力变量值,Wic为阻力权重值,i=1,2,3,…n。


4.2评价方法

4.2.1评价指标因子选取


影响临空产业布局的因素纷繁复杂,且各因素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以及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选取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作为此次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因子,分别是圈层、对外交通可达性、内部交通可达性、生态环境、教育设施、产业集聚。


4.2.2评价指标因子分级赋值


为了在定量化的过程中更具有可计量性,需将每个因子进行分级,并确定每一级的适宜性评价值。本研究将评价值分为5级,用9、7、5、3、1表明其作为开发适宜性的高低。其中,评价值越高,代表该地块的开发适宜性越高。


4.2.3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


本研究采用成对明智比较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值。成对明智比较法常用于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构造,通过两两重要性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两个对象的相应重要性程度等级。但成对明智比较法所得的结果存在较高的主观随意性,为了尽量减小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次适宜性评价中,因子权重的确定在成对明智比较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打分法。选择多位对研究区有一定了解的专家对每个类型的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潜力因子的权重进行成对比较、打分,并计算权重。


4.3分析论证


   基于以上评价方法,本文以临空物流产业为例,对研究范围内适宜临空物流发展的用地进行判定。第一,对临空物流产业进行基本条件判断。由于临空物流产业是航空核心产业,具有很强的临空指向性,所以圈层限定在空港运营区或紧邻空港区;从交通需求角度来看,物流产业有大量的货流、信息流流动,因此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尤其是与高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联系;从对周边产业的要求来看,物流产业宜与有货物流通的产业布置在一起,以方便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第二,指标因子的选取。除了圈层限定以外,在另外五个评价指标中,临空物流产业与教育设施的关系不大,所以,笔者只选取对外交通可达性、内部交通可达性、产业集聚(居住、商业)、生态环境作为适宜性评价的指标。第三,基于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的各因子图层赋值(见表2、图4)。根据临空物流产业对不同评价因子的要求,通过GIS分析,确定临空物流布局在机场、高铁和高速口500m范围内最佳,在主干路100m范围内最佳,在功能集聚区(居住、商业)2000m范围外最佳,在水系、绿地等生态环境良好地区1500m范围外最佳。第四,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计算四个评价因子间的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相比生态环境与产业聚集,临空物流产业对对外交通可达性与对内交通可达性有更大的需求(见表3)。第五,叠加运算。将各个因子的作用分等值图进行叠加,代入权重值进行加权预算,并将栅格图层结果落到未利用的地块,确定临空物流产业发展的不适宜用地、一般适宜用地和比较适宜用地(见图5)。

图4 临空物流产业评价因子缓冲分析图

Fig.4 The buffer analysis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fluential factors

(左上为机场距离缓冲区分析,中上为高铁站缓冲区分析,右上为高速公路口缓冲区分析;

左下生态环境缓冲区分析,中下为主干路缓冲区分析,右下为功能集聚区缓冲区分析)


表2.临空物流产业评价因子赋值

Tab.2 Value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fluential factors

表3.临空物流产业各评价因子权重

Tab.3 The Weigh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fluential factors


依据不同产业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属性特点,利用GIS方法进行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得出空港紧邻区内不同产业适宜发展区域的用地分布图(见图6)。


图5 沈阳临空物流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示意图

Fig.5 The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of logistics industry

图6 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示意图

Fig.6 The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of all the industries

5.政策发展建议

5.1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申请成立新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空港产业合理布局的实际出发,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使其具有相关独立审批权限,解决经济开发中的体制问题。建立市、区两级空港发展协调机构,成立市空港经济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同时协调国土、海关、机场、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财税等多个部门的工作;成立苏家屯和浑南两区空港经济发展协调办公室(空港办),负责与市空港经济管理委员会对接以及负责地区内空港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组建空港办进行经济区开发建设,在区政府层面,采用“区空港办+开发公司”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空港办负责管理空港经济区范围内的镇、街道和社区(村),空港经济区开发公司负责空港经济区内部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市场化运营。


5.2推行产业准入制度


结合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用地适应性评价结论,合理分配经济区产业用地,重点引入符合空港经济产业导向、带动性和创新能力强的知名企业,并制定《沈阳空港经济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产业目录,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实施步骤,加强产业布局协调和指引,同时,建立空港经济区投资备选项目库和项目入区审批制,明确准入条件,对符合产业导向的临空产业落户空港经济圈,给予政策优惠。加强产业布局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将空港经济区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刚性要求和控规结合,作为控规产业用地发展刚性条件,严格限制与空港经济区发展标注不符的企业入驻,同时,加强空港产业用地规划的引导性作用,明确产业空间的潜力需求,健全入驻企业项目评价体系,完善项目评价准入机制。做好经济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统计监测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空港经济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规模、行业地位、经济效益、税收贡献、环保等方面衡量产业发展质量。


5.3构建临空经济发展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由经济区管理部门组织构建数据、信息共享的临空经济发展平台。第一,该平台是企业服务平台,整合管理部门的各个流程,形成面向企业的“一站式”服务,办理融资、认证、检验检测、注册等多种业务;第二,该平台提供最新的国家和地方政策、前沿咨询以及相关的形势分析,让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变化,以做出及时反应;第三,该平台提供信息交换服务,是企业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场所,在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共赢。


5.4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在空港经济区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空港经济区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十三五”规划指导下,与苏家屯区、浑南区分区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科学编制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控详规划、产业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等,以指导用地布局与设施建设。此外,还需调整和完善周边地区发展规划,特别是浑南新城、浑河新城、沙河新城以及佟沟新城的相关规划应结合空港经济区发展做出相应调整,与空港经济区规划相协调、相衔接。


参考文献:


[1] 胡良志,王艳霞. 航空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结合——以天津临空产业区总体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2009(Z1):31-35.

HU Liangzhi, WANG Yanxia. Organic Integration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Urban Layout: A Case Study of Master Plan of Tianjin Airport Industrial Zone[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9(Z1):31-35.


[2] 李晓江. 航空港地区经济发展特征[J]. 国际城市规划,2009(Z1):213-216.

LI Xiao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irport Area[J].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2009(Z1):213-216.


[3] 闫永涛,吴天谋,刘云亚,李晓辉. 基于圈层影响模式的空港经济区规划——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为例[J]. 规划师,2010(10):57-61.

YAN Yongtao, WU Tianmou, LIU Yunya,LI Xiaohui. Airport Economic Zone Planning:GuangzhouAirport,s Ring Model Example[J].Planners,2010(10):57-61.


[4] 许宏宇,张晓明,李龙. 无锡苏南国际机场空港园区发展研究[J]. 规划师,2011(S1):238-243.

LI Hongyu, ZHANG Xiaoming,LI Long.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Wuxi Southem-Jiangsu International Airport Park[J].Planners,2011(S1):238-243.


[5] 张军扩,侯永志,高世楫. 临空经济的内涵及发展中国临空经济的重要性[N]. 中国经济时报,2007-05-24.

ZHANG Junkuo, HOU Yongzhi,GAO Shiji. The Intension of Airport-related economy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Airport-related Economy Development[N].China Economic Times,2007-05-24.(自行翻译)


[6]汤宇卿,王宝宇,张勇民.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及其功能定位[J]. 城市规划学刊,2009(04):53-60.

TANG Yuqing, WANG Baoyu, ZHANG Yongmin. An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Airport Economic Zone[J]. Urban Planning Forum,2009(04):53-60.


[7] 魏晓芳,赵万民,黄勇,朱猛.现代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J]. 经济地理,2010(08):1328-1332.

WEI Xiaofang, ZHAO Wanmin, HUANG Yong,ZHU Meng. The Choice of Industry and Spatial Layout Pattern of Modern Airport Economic Zone[J].Economic Geography,2010(08):1328-1332.


[8] 黄由衡,钟小红,吴静. 临空经济发展探索——以长沙为例[M].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HUANG Youheng,ZHONG Xiaohong,WU Jing. Exploration on the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 A Case of Changsha[M].BeiJing:China Fortune Publishing House.(自行翻译)


[9] 曲妮娅. 青岛市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及政府职能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45-49.

QU niya. The Research for Qingdao Airport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and Governmental Functions[D].Qingdao: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