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项目承担部门:规划研究所

       本次研究范围为三环内浑河以北的城市建成区,是沈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旧城范围,也是城市重点发展、旧城更新的范围。本次研究充分落实国家新时期城市由增量向存量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衔接沈阳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素的功能完善,重点优化棚户区及部分工业企业、仓储、批发市场等用地,盘活存量,激发城市活力,保障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项目主要内容:

       1.摸清旧城现状

       通过对旧城存量土地的现状功能、面积、性质、分布等情况进行详细摸底,构建存量用地基础信息数据库。

       2.构建评价体系

       构建存量土地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设置评价要素、评价标准等,寻求存量土地中可开发利用空间。

       3.提出类型引导

       结合存量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指引,保障公益性、经营性用地的有序安排,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4.建立保障机制

       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的政策建议,制定相关实施措施,保障存量土地合理有序的利用。


(二)研究意义:

       1.从区域功能平衡角度实现对存量土地利用由“点”到“面”的思考,改善城市用地的供需平衡,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2.优先保障城市社会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3.促进城市存量用地科学合理的利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有序引导城市用地安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创新点:

       1.思路创新

       以存量土地的供需关系为切入点,从区域功能平衡的视角去统筹存量土地开发和利用,采用“针灸式”疗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探索“规划引导—土地供给”的实施机制,将“有限”的存量用地转化为“有效”的供给。

       2.方法创新

       构建指标体系识别存量用地的“潜力空间”。以 GIS 技术为空间分析平台,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通过建立“目标——要素——指标”三层 次的评价体系来挖掘存量土地中的“潜力空间”。

(四)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掌握沈阳现状土地储备地块的基本情况;

       2.掌握沈阳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基本情况;

       3.掌握中小学、幼儿园、绿地等专项规划。

(五)研究方案: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一直以增量规划为主。但随着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面临着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环境继续改善等问题,存量土地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依托城市更新、精明增长等理念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对存量资源的优化调整和再次利用等方面,寻求合理的城市在存量土地开发路径,为城市存量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2.主要问题

       存量土地数据资料不完善;土地利用低效、不集约;土地开发零散,没有宏观的引导。

       3.技术路线

       本次研究以沈阳旧城存量土地为研究载体,运用城市更新等的理论方法,结合GIS软件技术、典型案例查询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开展研究。研究在现状用地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存量土地数据库和综合评价体系,确定改造用地规模、性质等方面要求,为土地收储提供保障;同时,基于对存量土地供需平衡角度的思考,对旧城存量土地的分类指引开展合理研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实施保障机制,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4.研究目标

       加强旧城存量土地的高效合理的利用,实现旧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

       5.研究方法

       (1)空间GIS分析方法

       做为本次研究计算工作的辅助技术,分析旧城存量土地的开发潜力。

       (2)现场踏勘

       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摸清旧城现状用地空间。

       (3)理论及案例研究

       通过阅读资料文献,了解当今旧城存量土地规划的发展情况,探索其中可借鉴的经验,树立对存量土地利用的基本认识。

(六)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

       1.摸清存量土地分布,建数据库。

       2.构建存量土地的利用评价体系。

       3.提出存量土地利用的类型引导。

       4.构建合理实施模式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