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背景: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2015年4月伊始,中央先后共召开6次重要会议,对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双修”工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城市双修”工作已成为下阶段各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
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担负着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城市双修”工作无疑将成为沈阳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规划内容: 本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望闻问切,全面开展现状调查评估。
首先,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普查摸底沈阳市域范围内的山体、河流、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深入分析生态系统及环境质量状况,全面评价生态敏感性及生态功能重要性,准确诊断城市生态症结。
其次,开展城市建设评估。针对当前广受关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道路交通环境、市政公用设施供给、历史文化传承及特色风貌彰显等城市建设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诊断城市建设症结。
2、对症下药,系统构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框架。
依据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建立宏观、中观、微观编制框架,横向维度确定了“重整生态本底、完善城市修补”两大板块,纵向深度探索项目落实环节,建立规划至实施的完整路径。
规划特色:
1、规划统筹,突出“山、河、湖、林”的系统修复。
坚持统筹规划、分区施策、分步实施、协调建设。完善绿地系统和山体、水体、棕地等重点修复工程,树立“节约和保护也是修复”理念,实现标本兼治。
2、问题导向,完善城市功能、景观的提升。
对我市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特色风貌等方面系统摸底,结合高品质生活需求,以老城区为重点系统分析我市可改造地块的分布,为功能修补提供空间支撑。
3、通过法定规划手段进行管控,增强城市双修建设落地性。
对可更新地块形成控规“指标+图则”管控,提出规划条件法定要求,确保城市双修工作落到实处。
4、充分利用相关模型软件,提高分析的科学性。
利用ARCGIS环境空间信息分析系统,利用遥感软件、大气扩散模型、水质模型等模拟系统,采集分析数据信息,为“城市双修”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双修”是解决快速城镇化引发的“城市病”问题,提升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规划在“双修”体系建立、编制内容、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对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