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
编制部门: 编制人员: 编制时间: 点击:5830
一、规划背景
1.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实现百年发展目标。
为落实和响应国家、辽宁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编制要求,沈阳市积极开展本次规划编制工作,一方面落实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国土、国防要求;另一方面自下而上为国家规划提供研究基础,表达地方诉求,提升沈阳交通枢纽地位和优势。
2.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规划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通过构建复合交通网络,发挥城市区位优势,形成沈阳开放新格局,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3.把握交通建设“机遇期”和“窗口期”,打造立体互联交通网。
积极把握交通运输转型升级重大“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优规划、补短板,发挥各类交通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交通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4.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方位振兴,支撑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创建。

以开放交通为引领,构建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更多政策红利支持,吸引更多人才与资金。


二、规划构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价值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补短板、优结构、促创新、提品质为抓手,以引导性、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为基本原则,通过解读使命、找出短板、判断形势、明确目标、制定策略、构建体系、规划保障,构建未来立体交通网,重点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三是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三、规划内容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牢牢把握当前交通建设重大机遇。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判趋势,预测需求。紧抓国家宏观政策和“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机遇,以更大的担当落实交通强市战略,努力使交通成为沈阳振兴“先行官”。
2.建立“五维评价指标”体系,有序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规划基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经济”五个价值维度,构建体现通用性、阶段性、东北区域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3.构建综合交通复合通道,积极打造“两圈一网”规划体系。
打造东北亚123交通出行圈和全球123货运物流圈,实现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建设先进可靠综合立体交通一张网,明确公、铁、海、航、管道、枢纽网络布局。
4.以创新为动力,培育发展科技交通新动能。
提前预判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未来出行的影响,超前谋划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5.算好有效投资经济账,积极防范化解重大债务风险。

合理排序交通项目,综合评估中央、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精准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四、规划特色
1.规划体系创新,首次规划布局六位一体现代化综合交通网。
规划旨在面向未来30年,首次将管道运输、新型交通纳入规划体系,建立公、铁、港、航、管、新六位一体,陆、海、空全方式、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打破先做各运输方式规划、再叠加形成综合交通规划的固有思路定式,提出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一张网,做好规划的统筹融合,继承与发展各专项中长期规划,并进一步指导和约束各专项规划。
2.规划视野放大,跳出沈阳看世界,跳出交通论发展。
规划从东北区域全面振兴的视角,确定面向全球交通网络的交通走廊和枢纽布局方案,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规划强调“交通+”融合理念,促进“交通+物流、商贸”、智慧等跨界发展。
3.规划理念创新,实现规划底线控制和绿色集约高质量发展。
打破传统增量规划方法,基于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底线控制,算好存量规划经济账。强调绿色集约高质量发展,引入交通圈层、TOD发展、共享交通等新理念,以提品质、优结构为导向,提升人民出行体验。
4.规划方法先进,坚持用数据说话,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
综合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手机信令、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全面把脉交通现状。构建基于经济效益、社会发展、道路技术、空间融合、生态影响等多因素评价体系,形成战略测试方案,多维度综合评估交通设施“天花板”。基于交通强国发展目标和内涵,在研究交通发展机理与规律、深度总结交通运输发展经验、研究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多轮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构建13个关键指标,科学评价沈阳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进程。
5.重视新技术、新业态,积极预判未来新型交通发展趋势。

通过科技、政策、管理等方面创新,打造与智能载运工具协同、适应智慧运营管理的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网与运输网、通信网、传感网的融合,研究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要求。


五、实施情况
一是实现了初衷使命,规划成果已于2020年4月通过书面报告形式及时反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编制组,积极争取国家战略通道和国际枢纽地位,助力沈阳振兴发展。
二是支撑了首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已纳入《沈阳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三区三线规划方案,落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用地,形成规划一张图动态协调机制。

三是规划提出的京沈走廊、机场集疏运体系等项目已经逐步纳入《沈阳城建新谋划项目库》,为正在编制的《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五年规划提供了充分的规划思路与储备项目。